人民日報整版觀察:怎樣在現代化建設中不斷促進共同富裕【2】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思想縱橫)
何傳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9日 第 09 版)
現代化既是一種世界現象和國際潮流,又是我國的發展目標和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既有普遍規律和共性特征,又有國別特色和多樣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從世界歷史進程看,現代化具有一些共性特征。首先,現代化是一種世界現象,代表著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其次,現代化是一種文明進步,要求人類文明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轉變,要求促進人的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學術研究表明,現代化的內涵在不斷豐富發展,不僅包括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還包括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轉變等。先發國家的現代化往往經歷了一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按順序發展的過程。后發國家則可以通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來大大縮短實現現代化所用的時間。
因歷史傳統、現實國情、文化傳承等不同,不同國家實現現代化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因而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也會表現出國別特色和多樣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既具有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深刻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國情,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深刻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特征。
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上世紀末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大力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促進實現共同富裕。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使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高。2016年到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就業形勢依然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86萬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收入分配狀況顯著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推動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99億人、13.6億人、2.17億人和2.68億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5年到2019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4歲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基本特征,它不僅僅是一種美好的理念和愿景,更是具有巨大實踐成效的扎實行動。
我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但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是一項長期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這為我們在新征程中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共同富裕問題。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寶國檢 中國珠寶行業網 珠寶國檢深圳實驗室 珠寶國檢北京實驗室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 NGTC國檢教育 國檢珠寶培訓中心上海分校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廣州 珠寶國檢NGTC研究所
版權所有?國家珠寶玉石首飾檢驗集團有限公司京ICP備2024047581號-2